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西方元伦理学界的非认知主义者通过分析价值语言的意义,认为价值判断的主要功能是“评价”而不是“描述”,因此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人的主观情感、意愿相对于客观事实特征更具有决定作用。而描述主义则提出,价值判断有自己特殊的逻辑特征,这决定了人们不可能不考虑被评价对象的描述性特征而仅仅依凭某些主观要素就肆意做出价值评价。特别是在价值评价标准形成的过程中,描述性特征相对于评价者的主观要素反而具有更大的影响力。通过强调价值评价受制于事物的可描述的特征的观点,描述主义者认为从“事实描述”可以推出“价值评价”,这在某种意义上弥合了“事实”与“价值”之间的裂痕。
推荐文章
从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关系看中医
事实认识
价值认识
中医
浅析事实合同与口头合同
事实合同
口头合同
意思合致
合同成立
逻辑程序的事实维护
扩展逻辑程序
Smodel算法
事实维护
基于反事实场景技术的农村公路项目影响评价
农村公路
反事实场景
影响评价
多层回归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
来源期刊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描述 评价 评价标准 事实 价值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3
页数 9页 分类号 B01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松 厦门大学哲学系 34 171 4.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描述
评价
评价标准
事实
价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双月刊
2096-1723
10-1362/D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京师大厦
201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0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