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纵观艾灸治疗压力性损伤的研究概况,基于"艾灸治疗压力性损伤的临床效果确切、但其分子机制不清,而恰恰现代医学对压力性损伤组织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较为深入,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的问题现状.本课题组认为其研究重点可以将问题作为切入点,融合现代医学血管新生理论,同时体现中医学艾灸疗法的原创特色,有望弥补艾灸治疗压力性损伤分子机制不清的研究断层,探讨艾灸促进压力性损伤组织血管新生的分子调控机制.目的 探讨艾灸促进压力性损伤组织血管新生的分子调控机制,为临床艾灸治疗压力性损伤,乃至皮肤溃疡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3月选取清洁级雌性健康SD大鼠120只,85只给予造模处理,另35只作为空白组.采用自制模型装置通过缺血-再灌注损伤方式建立2~3期压力性损伤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7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艾灸组,35只/组;造模后至干预过程中模型组和艾灸组各有5只大鼠脱落.空白组有5只大鼠于备皮时出现负损伤给予剔除.模型组仅对压力性损伤创面进行碘伏常规处理;艾灸组先对压力性损伤创面予碘伏处理,继予艾灸回旋灸操作,以压力性损伤创面为中心,10 mm为半径,1次/d,15 min/次;空白组仅对模拟造模部位进行碘伏处理.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治疗第1、3、5、7、10天压力性损伤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RAS、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1/2)表达水平.结果 VEGF蛋白在压力性损伤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部位位于胞质中,在上皮细胞、巨噬细胞中均有表达.RAS蛋白、P-ERK1/2蛋白在压力性损伤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部位均位于胞质中.当压力性损伤出现后,创面组织中VEGF及P-ERK1/2蛋白表达均逐渐升高,再降低,向正常皮肤组织表达水平回落.艾灸组与模型组两组组内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表达趋势,但两组组内表达高峰值存在区别,艾灸组组内高峰值出现在治疗3 d后,而模型组组内高峰值出现在碘伏处理5 d后.当损伤出现后,创面组织中RAS蛋白表达较正常组织呈现先降低,而后升高的表达状态.艾灸组与模型组两组组内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第1、3、5、7、10天模型组压力性损伤创面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第3、5天艾灸组压力性损伤创面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第1、3、5、7、10天模型组压力性损伤创面组织中RAS表达水平低于空白组(P<0.05);第3、5、7、10天艾灸组压力性损伤创面组织中RAS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第3、5、7、10天模型组压力性损伤创面组织中P-ERK1/2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第3、5天艾灸组压力性损伤创面组织中P-ERK1/2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艾灸干预从蛋白层面上调压力性损伤创面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其可能通过激活RAS/RAF/ERK信号通路,上调RAS蛋白表达水平、促进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强RAS/RAF/ERK信号通路的活性,发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推荐文章
心外膜脂肪因子促进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
心外膜脂肪组织
脂肪因子
血管新生
艾灸干预促进创伤大鼠伤口愈合的机制研究
皮肤创伤
艾灸干预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组织工程方法新生血管化的重要性
血管生成
组织工程
基因治疗
内皮细胞
生长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艾灸促进压力性损伤组织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学科
关键词 压力性溃疡 艾条灸 血管生成 RAS/RAF/ERK信号通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年,卷(期) 2019,(12) 所属期刊栏目 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53-1460
页数 8页 分类号 R63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34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忠人 335 3022 25.0 33.0
2 赵惠 28 176 7.0 12.0
3 李洪玲 6 46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7)
共引文献  (244)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5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4(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压力性溃疡
艾条灸
血管生成
RAS/RAF/ERK信号通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全科医学
旬刊
1007-9572
13-1222/R
大16开
199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1368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