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生逢"易代之变",历代文人多有"易代之叹",盖与文人之"多愁善感"以及所谓"士"之历史使命感有关.陈寅恪作为历史学家,于"易代之叹"之外,对历史上"易代之际"士大夫阶层不同的思想状况和处世态度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理性分析,试图为中国知识分子找到一条可以保持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途径.他对陶渊明思想的分析即为一个典型的例证.不过其同时代及后代某些学者因学术立场不同,多少不能与陈氏初衷相契合,遂在探讨陶氏思想方面与陈氏有所差异,但陈氏所提出问题之重大,确已引起学界重视.在理解陈寅恪思想时,不应只注意他的"了解之同情"说法,更要从他的全部论著中寻找其思想发展脉络.
推荐文章
立命馆大学本科教学对我国财经类高校的启示
立命馆大学
师生关系
校企合作
基层领导干部必备的哲学素养
基层领导干部
哲学素养
思维方式
父权的衰微--从五·四启蒙运动谈起
父权
衰微
五·四启蒙运动
现代人的培养与传统文化
现代人
培养
传统文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陈寅恪"易代之叹"与陶渊明"安身立命"哲学探微
来源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陈寅恪 "易代之变" 知识分子 传统文化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文化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56
页数 12页 分类号 I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456/j.cnki.1001-5973.2019.06.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2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陈寅恪
"易代之变"
知识分子
传统文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1001-5973
37-1066/C
中国济南文化东路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29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1947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