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植物根系是植物与土壤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在土壤侵蚀严重、生态脆弱的黄土丘陵区,深入认识根系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了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苔草(Carex lan-ceolata)、茭蒿(Artemisia leucophylla)、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狼牙刺(Sophora viciifolia)、柠条(Caraganaintermedia)6种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取0—10,10—20,20—30,30—40,40—50,50—60 cm土层根系和土样,分析不同土层各物种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平均根直径、土壤有机质(SOM)、土壤容重以及各级水稳性团聚体重量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所研究植物根系以细根为主.在0—20 cm土层中,白羊草、苔草根长密度显著大于其余植物(P<0.05),表现为苔草>白羊草>铁杆蒿>茭蒿>狼牙刺>柠条,平均根直径则相反.根系能不同程度地增加SOM含量,SOM含量与根系平均直径和根系表面积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在土壤剖面上,水稳性团聚体重量百分含量明显减少的是白羊草、苔草和铁杆蒿样地,水稳性团聚体重量百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不明显的是茭蒿、狼牙刺和柠条样地.根表面积、根长密度能够显著增加0.5~2 mm水稳性团聚体重量百分含量(P<0.05),说明根系能够使小粒径团粒凝聚成更大粒径的土壤团粒.根系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中等粒径团聚体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稳定性,对增加土壤抗蚀性起到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红壤丘陵区土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开垦
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质
红壤丘陵区
中亚热带
应用Le Bissonnais法研究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土壤团聚体
LB法
Yoder法
黄土丘陵区
植被类型
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秸秆还田
土壤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
几何平均数
分形维数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分布
黄土高原
植被群落
森林地带
草原地带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丘陵区主要植物根系对土壤有机质和团聚体的影响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根系特性 土壤有机质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5-113
页数 9页 分类号 S157.1
字数 70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19.05.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宁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地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0 81 6.0 7.0
2 赵富王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地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1 1.0 1.0
3 苏雪萌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地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1 1.0 1.0
4 李秋嘉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地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10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3)
共引文献  (455)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2(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8(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9(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2(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6(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土丘陵区
根系特性
土壤有机质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