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全介质导模共振增强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性能的方法, 在7. 5~9. 0 μm电磁波谱范围内,利用导模共振,在量子阱层形成波导模式和光场局域.该结构的损耗很低, 使得量子阱激活层内的光子寿命很长,极大地增强了量子阱材料的吸收.通过优化器件参数, 量子阱的吸收可达95% ,远远高于基于金属等离激元原理增强量子阱器件的吸收.且该探测器对制作工艺有很高的容忍度.
推荐文章
GaN基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设计
GaN
量子阱
红外探测器
极化匹配
GaN基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设计
GaN
量子阱
红外探测器
极化匹配
甚长波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光栅耦合的研究
n型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二维光栅
光耦合
国外量子阱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发展概况
量子阱
红外
焦平面探测器
欧美国家
发展状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导模共振集成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研究
来源期刊 航空兵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量子阱 导模共振 增强吸收 红外探测器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航空武器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71
页数 5页 分类号 TJ760|V248.1
字数 26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132/ISSN.1673-5048.2018.01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林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53 1061 17.0 32.0
2 曹全君 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14 13 2.0 3.0
3 余昊楠 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1 0 0.0 0.0
4 唐伟伟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量子阱
导模共振
增强吸收
红外探测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航空兵器
双月刊
1673-5048
41-1228/TJ
大16开
河南省洛阳市030信箱3分箱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41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812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