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摘要:
江淮区域稻麦周年两熟种植模式自然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尚不明确,限制了该区作物周年高产高效协同发展.本研究通过对江淮区域不同地区多年多点水稻-小麦种植模式高产试验数据分析,明确两熟制季节间资源分配特征、资源利用效率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08—2017年小麦季和周年辐射均呈降低趋势,水稻季沿淮和江淮地区呈增加趋势,沿江地区呈降低趋势;小麦季积温呈增加趋势、水稻季大部分呈降低趋势,周年沿淮地区呈增加趋势,江淮和沿江地区呈降低趋势;降雨小麦季、水稻季和周年总体呈增加趋势.江淮地区周年辐射量从北向南逐渐减少,不同种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小麦季、水稻季辐射分配率粳稻-小麦模式分别为53.1%、51.9%,籼稻-小麦模式分别为55.0%、49.8%.江淮地区从北向南累积积温和降雨量逐渐增加,不同种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小麦季、水稻季积温分配率粳稻-小麦模式为38.5%、67.3%,籼稻-小麦模式为40.7%、65.1%;小麦季、水稻季降雨分配率在2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地区间差异显著,沿淮地区为32.8%、70.5%,江淮地区为40.8%、64.7%,沿江地区为46.2%、57.2%.当前生产模式下,江淮区域稻麦两熟种植模式以水稻产量所占比重最高,平均为57.0%.小麦季积温生产效率沿淮地区显著高于江淮地区和沿江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间差异较小;水稻季积温生产效率不同地区不同模式间差异较小;周年积温生产效率不同地区间差异显著,且沿淮地区>江淮地区>沿江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间差异不显著.区域间作物光能生产效率差异较小,小麦季、水稻季和周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地区降雨生产效率变异较大,小麦季、水稻季和周年均以沿淮地区大于江淮地区,显著高于沿江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因此,江淮区域稻麦周年两熟资源高效利用原则应以合理配置季节间辐射为主,兼顾降雨和积温.不同地区应结合气候资源配置特点,通过合理的播栽期、周年生育期适宜的品种搭配等栽培措施将部分光热资源调配给水稻,实现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双提升.
推荐文章
江淮下游不同播期对稻–麦周年作物产量、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
江淮下游
稻麦周年
播期
温光资源
分配与利用效率
江淮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对气候变暖的适应
稻–麦两熟
增温特征
物候特征
积温生产效率
江淮地区稻–麦周年产量差及其与资源利用关系
江淮地区
稻麦两熟
产量差
产量潜力
资源截获
黄淮海麦玉两熟区周年光温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展
黄淮海平原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
光温资源
优化配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江淮区域稻麦两熟制周年资源分配、利用特征
来源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学科
关键词 江淮区域 稻麦周年两熟 种植模式 资源配置特征 分配率 资源利用效率
年,卷(期) 2019,(7)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资源与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78-1087
页数 10页 分类号 S162.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930/j.cnki.cjea.1811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孔令聪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65 516 13.0 21.0
2 岳伟 9 113 7.0 9.0
3 吴文革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97 970 15.0 28.0
4 陈金华 15 235 9.0 15.0
5 杜祥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6 39 4.0 5.0
6 习敏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16 50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5)
共引文献  (333)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86)
二级引证文献  (8)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8(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1(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江淮区域
稻麦周年两熟
种植模式
资源配置特征
分配率
资源利用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月刊
2096-6237
13-1432/S
大16开
199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2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901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