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外科医生对于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疗法的认知和态度以及治疗选择现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的选择:(1)全国范围内有结直肠癌诊疗资质、并设置有放疗科的公立三级甲等(省级和地市级)肿瘤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2)目标中心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的外科医生.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创建关于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疗法的认知和态度以及治疗选择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含医生基本信息、开展直肠癌手术现况、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ypCR)的处理现状、诊断临床完全缓解(cCR)的检查项目选择、"等待观察"适用人群选择、促使达到cCR的新辅助治疗模式和评效时点选择、"等待观察"的实施意愿和治疗选择以及"等待观察"的风险和监测等32个问题,通过微信向调查对象发送问卷链接, 2019年1月31日至2月19日,共发出问卷116份.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共纳入48家医院,在入选医院中筛选116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外科医生,共有77名医生填写了本次调查问卷,应答率66.4%.已开展"等待观察"疗法的医生占76.6%(59/77);有90.9%(70/77)的医生知晓本单位直肠癌nCRT后的ypCR率;有63.6%(49/77)的医生知晓本单位ypCR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DFS);有71.4%(55/77)的外科医生认为,ypCR患者接受根治手术符合诊疗规范,不属于治疗过度.在诊断cCR的必要检查项目中,占前3位的分别为结肠镜(96.1%,74/77)、直肠指诊(90.9%,70/77)和直肠扩散加权成像核磁共振(83.1%,64/77).关于倾向于实施"等待观察"的基线参考指标,被纳入选择的前3位为mrN0(77.9%,60/77)、mrT2(68.8%,53/77)和病理高分化腺癌(68.8%,53/77).有85.7%(66/77)的医生认为,应该首选长程放化疗(LCRT)联合或不联合诱导和(或)巩固CapeOX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作为促使达到cCR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有53.2%(41/77)的医生认为,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评判cCR合理的时间间隔应该≥8周、甚至更长.有57.1%(44/77)的医生在非转移性直肠癌患者初诊时,会常规、或在多数情况下向患者告知cCR的可能性和提出选择"等待观察"的建议;有16.9%(13/77)的医生在患者发生cCR后,会把"等待观察"策略作为首选;有67.5%(52/77)的医生其决策会受到手术方式的影响,即会对发生cCR且不能保肛、或保肛有难度的患者,才推荐"等待观察";有20.8%(16/77)的医生表示,无论手术方式是否涉及保肛均不会推荐"等待观察".有14.3%(11/77)的医生认为,"等待观察"的主要风险来自于远隔转移而不是局部复发或再生;37.7%(29/77)的医生不了解"等待观察"后"局部再生"和"局部复发"的区别.33.8%(26/77)的医生认为,"等待观察"前3年的监测间隔为每3个月,后续监测间隔可为每6个月至5年.肿瘤专科医院外科医生对"等待观察"疗法的认同率、告知率和推荐率高于综合医院外科医生.42.5%(31/73)的医生认为,未来开展"等待观察"疗法的难点和顾虑是"等待观察"后的疾病进展会造成医疗纠纷;35.6%(26/73)的医生认为,其顾虑是目前缺乏cCR的统一评价标准.结论 中国外科医生对"等待观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度不高,提示未来需要建立中国"等待观察"登记数据库并开展相应的临床研究,形成国内专家共识以指导"等待观察"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