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直以来许多人将虚拟、虚拟技术和虚拟现实简单等同于现代科技甚至未来世界。其实,人类的虚拟活动与人的历史一样久远,通过虚拟活动人们实现了对自身存在的确认、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周围世界的掌控。人的虚拟能力和想象力在人类的早期还处于"融合"状态,但是在这种虚拟能力中已经存在一种"自欺"性的结构,原始社会人的虚拟能力体现出一种"朦胧状态"的"自欺"行为,而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化,这种"朦胧状态"的"自欺"逐步成为一种较为显著的"自欺",并且充分体现于宗教、艺术和科技等领域。
推荐文章
非透视下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
透视下
非透视下
缓慢性心律失常
临时起搏
虚拟专用网(VPNs)发展透视
VPN
Internet
MPLS
ATM
QoS
透视条件的反求
透视
投影
站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类虚拟能力的“自欺”性透视
来源期刊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虚拟能力 自欺 自我意识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9-284
页数 6页 分类号 TP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虚拟能力
自欺
自我意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季刊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2995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4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