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深部地球物理资料为基础,结合大地构造环境、岩浆岩同位素示踪及矿产资源分布规律,加以综合分析.通过热力学计算可知,中国东部近2亿年来的上地幔岩石圈/软流圈构造可以存留至今,且能区分出中、新生代.软流圈上涌与矿集区:(1)中生代金属矿:(a)克拉通区,软流圈沿柱身上涌,其柱头上方形成幔壳混熔花岗质岩及相应Au、Cu、Mo、Pb-Zn等矿集区,并于柱身与岩石圈块体陡接触带,形成中基性杂岩及相应富Fe矿集区;(b)褶皱带区,在软流圈上涌柱上方形成近幔源型花岗质岩,相应为Cu、Au、Pb-Zn、Mo、Ag矿集区;(c)南岭带,软流圈层在适当深度、热量充足、较大范围内"平卧",因热传导而致使地壳内物质部分重熔,形成壳源型花岗质岩及相应的W、Sn、稀有元素矿集区;(2)新生代油气田:(a)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软流圈上涌,其上方出露玄武岩,形成较大型油田;(b)与裂陷盆地有关的软流圈上涌,其上方形成大型油田,也有中小型油田.软流圈上涌与大地构造:中生代J-K时期,通过构造力特征等的综合分析,阐明燕山运动的根源及其影响;新生代侧重剖析大陆裂谷相关特征.总之,软流圈上涌是岩石圈减薄,以及中、新生代构造-岩浆-矿集区形成的根源.
推荐文章
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构造滑脱、岩浆活动和地震
岩石圈
构造滑脱
断裂
岩浆活动
地震作用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和岩浆岩带的形成与演化
中国东部
中新生代
构造格局
岩浆带
地幔东向差速环流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基性岩的同位素特征:源区性质及深部过程
同位素
岩石圈减薄
地幔源区
岩石圈地幔转置
中国东部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陆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
大陆构造形成与演化
重大构造事件性质
形成背景及时空展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软流圈上涌与构造-岩浆-矿集区
来源期刊 地球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深部构造 软流圈上涌 软流圈平卧 柱身和柱头 金属矿集区 构造造山 构造地质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区域构造与大地构造专辑———纪念马杏垣院士诞辰100周年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70-1583
页数 14页 分类号 P31
字数 1196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巍然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0 675 16.0 25.0
2 刘建华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99 2000 27.0 42.0
3 邢作云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17 487 8.0 17.0
4 邢集善 2 43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89)
共引文献  (1878)
参考文献  (3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75)
二级引证文献  (1)
192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6(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8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2(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4(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1995(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6(4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8)
1997(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5)
19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2)
1999(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8)
20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01(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6)
2002(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8)
2003(7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9)
2004(4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5(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6(17)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深部构造
软流圈上涌
软流圈平卧
柱身和柱头
金属矿集区
构造造山
构造地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科学
月刊
1000-2383
42-1874/P
大16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38-87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4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604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