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爆炸与冲击       
摘要:
预爆管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爆轰波发动机的起爆过程中,但是在超音速来流中基于预爆管技术起始爆轰波的研究并未被广泛地开展。基于此,本文中数值研究了横向超音速来流对半自由空间内爆轰波的衍射和自发二次起爆、及管道内的衍射和壁面反射二次起爆两种现象的影响。数值模拟的控制方程为二维欧拉方程,空间上使用五阶WENO格式进行数值离散,采用带有诱导步的两步链分支化学反应模型。所模拟的爆轰波具有规则的胞格结构,对应于用惰性气体高度稀释过的可爆混合物中形成的爆轰波。结果表明:在半自由空间内,在本文所模拟的几何尺寸下,爆轰波并未成功发生二次起爆现象,但是爆轰波的自持传播距离随着横向超音速来流强度的增强而增加。在核心的三角形流动区域外,波面诱导产生了更多的横波结构;在管道内,横向的超音速来流在逆流侧对出口气流产生了压缩作用,能有效提高波面压力,因此反射后的激波压力也比较高。在同样的几何尺寸下,爆轰波在静止和超音速(Ma=2.0)气流中分别出现了二次起爆失败和成功两种现象,这是由于在超音速来流中化学反应面的褶皱诱导产生了横波结构,横波与管壁以及其他横波之间的碰撞提高了前导激波的强度,并最终促进了爆轰波在超声速流主管道内的成功起始。
推荐文章
超音速二次喉道扩压器气动特性研究
超音速
二次喉道扩压器
气动特性
离散杆和冲击波对超音速导弹复合毁伤研究
离散杆战斗部
冲击波
超音速导弹
冲击起爆
结构毁伤
复合毁伤效应
钨合金穿甲弹对超音速导弹战斗部冲击起爆研究
冲击起爆
钨合金穿甲弹
超音速导弹
战斗部
点火增长模型
变截面通道内超音速两相流升压过程的研究
汽液两相流
激波
超音速
喷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音速来流中爆轰波衍射和二次起爆过程研究
来源期刊 爆炸与冲击 学科
关键词 爆轰波 超音速来流 爆轰衍射 二次起爆 爆轰推进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科学挑战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041401-1-041401-9
页数 1页 分类号 O381|V2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玮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 129 917 15.0 21.0
2 李红宾 1 0 0.0 0.0
3 李建玲 1 0 0.0 0.0
4 熊姹 1 0 0.0 0.0
5 赵磊 1 0 0.0 0.0
6 韩文虎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爆轰波
超音速来流
爆轰衍射
二次起爆
爆轰推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爆炸与冲击
月刊
1001-1455
51-1148/O3
大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7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91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