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用股骨转子间骨折CT三维重建技术,研究前内侧角骨皮质的形态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皮质支撑复位理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5例影像资料完整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CT数据,其中男32例,女43例;年龄65~98岁,平均79.8岁.根据2018版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31-A2.2型46型,31-A2.3型29例.对CT数据进行分割建模、模拟复位等影像处理技术,测量其前内侧角处骨皮质的厚度,前壁骨折线与冠状位水平线成角,内侧壁骨折线与矢状位水平线成角,内侧壁可获支撑的皮质宽度,并观察前内侧角处骨折近端的骨皮质断面形态.结果 前壁骨折线与冠状位水平线成角为51.8~72.6°,平均62.4°;内侧壁骨折线与矢状位水平线成角为17.6-47.3°,平均-15.8°;前内侧角处骨皮质厚度为3.6~6.1 mm,平均4.4 mm;内侧壁可获支撑的皮质宽度为14.3~21.2 mm,平均16.8 mm.前内侧角处骨折近端的骨皮质断面有3种形态:①与股骨颈轴线成角>90°,57例(76.0%);②与股骨颈轴线相垂直,7例(9.3%);③与股骨颈轴线成角<90°(包括反向成角),11例(14.7%).结论 CT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皮质形态和骨折线的走向,能提示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对手术选择皮质支撑复位的形式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推荐文章
动力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术
动力髋
动力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术:动力髋
动力髋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股骨转子间
骨折
内固定
股骨上段骨强度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股骨上段
骨密度
骨强度
骨形态结构
骨显微构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股骨转子间骨折前内侧角骨皮质形态的影像学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前内侧角骨皮质 骨折形态 复位支撑 内固定
年,卷(期) 2019,(10) 所属期刊栏目 老年髋部转子间骨折修复重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60-1264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507/1002-1892.20190510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1)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8(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股骨转子间骨折
前内侧角骨皮质
骨折形态
复位支撑
内固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月刊
1002-1892
51-1372/R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
62-8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5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6241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