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过量硫酸盐和硝酸盐沉降到达地面,造成土壤酸化、水质变差、森林衰亡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酸沉降变化特征,利用2001—2017年东亚酸沉降监测网(EANET)中的中国重庆、西安、厦门3个典型城市及其郊区的7个观测站SO42?、NO3?湿沉降量、pH值观测资料,分析这3个城市的硫酸盐和硝酸盐湿沉降年际变化特征、季节差异和城郊差异.结果表明,2001—2017年间,重庆的SO42?沉降量每年下降6.09 mmol·m?2,NO3?沉降量则每年上升1.39 mmol·m?2,其降水中SO42?/NO3?比值从2001年的3.8下降到2017年的1.2,酸雨类型由硫酸型转为混合型.厦门的SO42?沉降量每年下降2.28 mmol·m?2,NO3?沉降量每年下降0.97 mmol·m?2,其降水中SO42?/NO3?比值在2007年达到峰值1.68,之后逐渐降低至2017年的0.63,酸雨类型从混合型逐渐向硝酸型转变.重庆和厦门降水的pH值分别从2001年的4.5和4.7上升到2017年的5.5和5.6,西安降水的pH值始终保持在5.6以上.重庆、西安和厦门市区沉降量大于或等于郊区,但市区降水的pH值却高于或等于市区.重庆、西安和厦门SO42?沉降量和NO3?沉降量均为春夏较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重庆和厦门各个季节降水的pH的谷值出现在2010年左右,之后逐年上升.总体上,研究期间,重庆和厦门的酸雨状况在2010年左右最严重,之后逐年得到改善,西安虽然不受酸雨的侵害,但其主要酸性离子SO42?和NO3?的沉降量均逐年减少,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不同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
推荐文章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硝酸锶中硫酸盐及亚硫酸盐的含量
离子色谱
硝酸锶
硫酸盐
亚硫酸盐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离子色谱法
硝酸盐
亚硝酸盐
原子吸收光谱法
贮存方法和贮存时间对蔬菜样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蔬菜
硝酸盐
亚硝酸盐
贮存方法
贮存时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01—2017年中国3个典型城市硫酸盐和硝酸盐湿沉降特征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湿沉降 硫酸盐 硝酸盐 酸沉降 重庆 西安 厦门
年,卷(期) 2019,(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90-2397
页数 8页 分类号 X16
字数 62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9.12.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37 279 8.0 16.0
2 郑小波 27 408 12.0 20.0
3 赵天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16 168 9.0 12.0
4 曾宁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 0 0.0 0.0
5 郑珂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1 0 0.0 0.0
6 杨清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8)
共引文献  (181)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8(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4(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5(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6(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7(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8(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9(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湿沉降
硫酸盐
硝酸盐
酸沉降
重庆
西安
厦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