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康教授以阿尔都塞、詹姆逊、巴赫为例,阐明中国不是外在于而是“内生”于“理论”生产之中,因此提出以“批评理论的中国问题(China Questions of Critical Theory)”为视角去重新观照中国之于西方理论的关系;“批判理论的中国问题”还超越于文论和文学研究领域之外,直接关联到如何看待中国之于西方的关系这个基本问题:相较于具有两分法倾向的“世界与中国(world and China)”,刘康教授提出“世界的中国(China of the world)”视角.(1)“批判理论的中国问题”和“世界的中国”之中故而包含着一种革新认识论的尝试:强调中国问题“内生于(of)”批判理论之中,正如中国“内生于(of)”世界之中,而不是把中国视为外在于世界(以及批判理论)的、与世界(以及批判理论)呈平行和“并置(and)”关系的存在;主张以“内生于(of)”的认识方式去反思“并置(and)”的认识方式,相较于“并置”的认识方式之中隐含着的对认识对象之间加以区隔和分别的假设,“内生于”的认识方式则假设认识对象之间的互相缠绕和不可分割性,从而从源头上预防将批判理论与中国、世界与中国加以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