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南方农业学报       
摘要:
[目的]筛选出对3种三七根腐病致病菌具有强抑菌效果的拮抗植物,为制定三七根腐病绿色安全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三七根腐病的3种致病菌[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sp.,菌株号B857)、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marplatensis,菌株号B562)和产碱菌属(Candidimonas sp.,菌株号B2681)],选用16种常见草本植物进行乙醇超声波提取,用二倍稀释法稀释成5个浓度梯度进行平板打孔抑菌试验,测量抑菌直径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及致死中浓度(LC50),采用刃天青微孔板法观测16种植物提取液对3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筛选出抑菌效果强的植物进行田间三七苗覆盖试验,观测其对三七出苗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大狼毒对3种病原菌均非常敏感,LC50均小于0.100 g/mL;紫茎泽兰和黄花蒿对B857和B562非常敏感,LC50均小于0.100 g/mL;苦蒿、艾草和万寿菊对B857非常敏感,鬼针草对B562非常敏感,LC50均小于0.100 g/mL.MIC测定结果表明,万寿菊、苦蒿和紫茎泽兰对3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较强,其中,万寿菊对3种病原菌的综合效果最强,对B562和B2681的MIC低至1.875 mg/mL,对B857的MIC为3.750 mg/mL;苦蒿对B857和B562的MIC为1.875 mg/mL;紫茎泽兰对B2681的MIC为1.875 mg/mL,对B562和B857的MIC为3.750 mg/mL.田间化感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万寿菊覆盖方式的三七出苗率最高,为75.86%,苦蒿覆盖方式的出苗率最低,为65.43%;3种植物覆盖方式对三七茎粗、叶长和叶面积无显著影响(P>0.05),对三七苗株高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下同).万寿菊和苦蒿覆盖方式致使三七苗叶宽变窄,且与对照差异显著.[结论]万寿菊和紫茎泽兰对3种三七根腐病致病菌的综合抑菌效果较强,且对三七生长无显著化感作用,万寿菊可直接采收后作为覆盖物返田利用,紫茎泽兰需烘干打粉后施用.刃天青微孔板法可作为植物源提取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方法.
推荐文章
9种植物提取物对三七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
三七根腐病
植物提取物
抑菌活性
毒力
环庚三烯酚酮对植物致病菌的抑菌研究
环庚三烯酚酮
抑菌
研究
茴香挥发物对三七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及抑菌物质鉴定
茴香
挥发物
三七
根腐病菌
4-烯丙基苯甲醚
不同粒度的低聚木糖对3种猪常见致病菌 的体外抑菌效果
低聚木糖
粒度
致病菌
最小抑菌浓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种三七根腐病致病菌的抑菌植物筛选
来源期刊 南方农业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三七根腐病 致病菌 毒力测定 抑菌植物筛选 刃天青微孔板法
年,卷(期) 2019,(10)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保护·农业气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05-2213
页数 9页 分类号 S435.67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1191.2019.1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金渝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84 942 17.0 26.0
2 杨美权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37 210 9.0 12.0
3 杨天梅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23 149 8.0 11.0
4 左应梅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13 56 4.0 7.0
5 杨绍兵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17 72 5.0 7.0
6 许宗亮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13 58 4.0 7.0
7 李纪潮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5 2 1.0 1.0
8 章朦玥 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6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6)
共引文献  (137)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5(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1(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七根腐病
致病菌
毒力测定
抑菌植物筛选
刃天青微孔板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方农业学报
月刊
2095-1191
45-1381/S
大16开
1964-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9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