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为一种现象的存在,“赞善的行恶人”具有明晰的善恶标准和道德价值认同,却习以为常地做出“恶”的道德行为或沦为“无为而恶”的旁观者.究其根源,一是道德的知识授受与“社会在个体身上的不充分在场”,二是生活化德育的趋向与“主体间性的关系断裂”.破解这种道德困境,应从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实践养成、道德规范与伦理秩序的法治保障、道德理想与道德信念的文化建构等方面重建在道德知识认同、价值认同基础上的道德行为认同.
推荐文章
品德与社会纸笔测试困境的解构与重建
品德与社会
纸笔测试
教学情境
测试评价
单向度德育思维方式的困境及其解构
单向度思维方式
主体生成性
道德范畴
社会情境
一种线性迭代非刚体射影重建方法
射影重建
非刚体
因式分解
一种新的射影重建方法
三维重建
射影重建
平均二维反投影误差
丢失点
线性迭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赞善的行恶人”:对一种道德困境的解构与重建
来源期刊 思想教育研究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道德困境 道德知识 道德价值 道德行为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观察与思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105
页数 5页 分类号 G6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冉昆玉 32 86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道德困境
道德知识
道德价值
道德行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思想教育研究
月刊
1002-5707
11-2549/D
16开
北京科技大学内
80-476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2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579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