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抗坏血酸和过氧化氢为自由基引发剂,使没食子酸与海藻酸钠接枝,赋予海藻酸钠抗氧化性、抑菌性等新的特性.结果表明:当添加过氧化氢和抗坏血酸5.54 mmol(摩尔比3.5︰1.0)时,接枝度最高为4.260 mg/g.衍生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证实了没食子酸成功接枝到海藻酸钠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发现衍生物的热稳定性改变,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该衍生物表面变得粗糙.当海藻酸钠—没食子酸衍生物浓度为4 mg/mL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2.0%,远高于海藻酸钠的清除率,表明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相比海藻酸钠,该衍生物对车厘子的涂膜保鲜效果更好.
推荐文章
没食子酸对碳钢缓蚀性能的研究
没食子酸
协同作用
酸洗缓蚀剂
生物基没食子酸环氧树脂/纳米氧化锌抗菌涂层的制备与性能
没食子酸
纳米氧化锌
生物基环氧树脂
涂层
抗菌性
没食子酸正己酯的合成
没食子酸
没食子酸正己酯
酯化反应
生物柴油抗氧化剂没食子酸异戊酯制备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生物柴油抗氧化剂
没食子酸异戊酯
离子液体
催化酯化
抗氧化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海藻酸钠没食子酸衍生物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来源期刊 食品与机械 学科
关键词 海藻酸钠 没食子酸 自由基 接枝度 抗氧化性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贮运与保鲜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7-143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56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03.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凡坤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54 346 12.0 15.0
2 覃小丽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53 160 6.0 10.0
3 钟金锋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37 117 5.0 9.0
4 杨洁钰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5)
共引文献  (59)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0(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4(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海藻酸钠
没食子酸
自由基
接枝度
抗氧化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机械
月刊
1003-5788
43-1183/TS
大16开
长沙市赤岭路9号
42-8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73
总下载数(次)
28
总被引数(次)
5092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