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12年《刑事诉讼法》首次明确了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的概念及相关的内容,将未成年人的案外因素纳入到刑事诉讼程序当中,关注涉罪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主观动机、成长环境、帮教条件等因素,充分体现了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重大进步。但是,由于目前法律及司法解释对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规定尚显简单、粗疏,仅仅规定了社会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必要性等,并未明确其属性定位及具体适用规则。如果不进一步明确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则会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产生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正确界定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对司法适用和功能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探析电视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电视媒体
未成年人
媒体传播
社会化教育
节目制作
“慎独”是未成年人不可或缺的新媒体素养
新媒体素养
未成年人
互联网
碎片化
慎独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
浅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
预防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探析
来源期刊 当代检察官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社会调查报告 法律属性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程序 未成年人犯罪 少年司法制度 主观动机
年,卷(期) 2019,(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39
页数 2页 分类号 D669.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哲雯 5 7 1.0 2.0
2 黄海锋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社会调查报告
法律属性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程序
未成年人犯罪
少年司法制度
主观动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当代检察官
月刊
1672-4259
44-1561/D
广州市珠江新城华强路
出版文献量(篇)
6199
总下载数(次)
3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