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黄淮海地区秸秆还田难度大不利于土壤快速培肥的问题,探讨秸秆颗粒化高量还田快速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可行性.采用2a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秸秆不还田(CK)、秸秆颗粒12000 kg/hm2(KL1)、秸秆颗粒36000 kg/hm2(KL3)、粉碎秸秆12000 kg/hm2(FS1)、粉碎秸秆36000 kg/hm2(FS3)5种用量30~40 cm还田处理,研究了颗粒化秸秆高、低量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养分元素比例平衡以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2a内对>20~40、>40~6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其中FS1提升幅度最低,分别为7.2%(>20~40 cm)、5.9%(>40~60 cm),KL3提升幅度最高,分别为12.3%(>20~40 cm)、11.1%(>40~60 cm).与粉碎还田相比,秸秆颗粒化还田能在还田1a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KL3较FS3>20~40、>40~60 cm土壤有机碳分别提高1.7%、1.3%,KL1较FS1>20~40、>40~60 cm分别提高0.8%、0.7%.另外,高量还田具有大幅提高有机碳的优势,FS3较FS1分别提高>20~40 cm土壤有机碳1.7%~3.9%、>40~60 cm土层有机碳0.7%~3.8%,KL3较KL1分别提高>20~40 cm有机碳2.4%~4.7%、>40~60 cm土层1.3%~5.1%.秸秆颗粒高量还田(KL3)在各生长季均具有较高的有机碳累积速率,且总体均值最高.秸秆颗粒化高量还田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碳氮比(RCN)、碳磷比(RCP)、碳钾比(RCK),促使土壤养分比向高肥力方向转化.该试验中秸秆颗粒化高量还田连续4个生长季增产4.57%、11.40%、10.87%、8.87%,增产效果显著.综上可见,秸秆颗粒36000 kg/hm2深埋还田最有利于黄淮海地区土壤有机碳的提高,在解决土壤"碳饥饿"等问题、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玉米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碳
作物产量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秸秆还田
宁南旱区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矿化
周年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固碳及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周年秸秆还田模式
团聚体
有机碳
周年产量
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腐植酸含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
模式
有机碳
腐植酸
富里酸
胡敏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秸秆颗粒化高量还田快速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小麦玉米产量
来源期刊 农业工程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秸秆 土壤 有机碳 颗粒化 养分元素平衡 产量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水土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8-156
页数 9页 分类号 S512.1|S513
字数 89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9.01.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莉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190 1101 14.0 26.0
2 逄焕成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74 1656 21.0 38.0
3 李玉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64 1146 18.0 31.0
4 王婧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41 382 12.0 17.0
5 丛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11 57 5.0 7.0
6 高志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1 1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34)
共引文献  (1751)
参考文献  (3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76)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2(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5(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6(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0(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1(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2(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3(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4(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5(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6(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7(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3)
2008(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09(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1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0)
201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2(3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3(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4(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5(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6(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3)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秸秆
土壤
有机碳
颗粒化
养分元素平衡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工程学报
半月刊
1002-6819
11-2047/S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18-5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03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39506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