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临汾市中心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Barthel评分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上升(P<0.05),两组患者NHISS评分和Barthel评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142、12.538、25.458,P=0.044、0.001、0.000;F=8.259、10.398、18.372,P=0.040、0.001、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平均流速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研究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为(122.42±11.58)%、内皮素-1(ET-1)为(78.79±8.41)n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209.34±18.99)ng/L、一氧化碳(NO)为(57.01±6.41)μg/L,两组患者vWF、ET-1、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NO水平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研究组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IL-6、IL-8、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6%,研究组为14.29%.结论 丁苯酞能有效治疗脑梗死,用药安全性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修复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