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按中国哲学传统,性动之情或性情是生命本性所发之情,其产生动力在“性动”,所谓“情者,性之动也”;感物之情或感情是因外物的感召而生发的感应之情,其产生动力在“物感”,所谓“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性情是任性而发的,其情态即使遇到外物也不会受物牵制,因而能超越于物感。感情则是由感而发,其情态受物的牵制而激发情志,是随物缱绻的。在魏晋的重情风尚中,虽然这两种情态都得到了高扬,但又有着区别。借鉴《庄子•德充符》中关于“有情”和“无情”内涵的辩论,笔者将性动之情称为一种超越感情的“无情”或“忘情”,将感物之情称为一种与物婉转的“有情”或“钟情”。本文所要澄清的是,魏晋美学中对感情的高扬乃出于一种汉末以来的气感类应哲学,而对性情的高扬则是玄学带来的新义。从魏晋玄学来看,不是“钟情”,而是“无情”方为其性情论的主旨。受其影响,魏晋士人在日常“钟情”生命层面上还开辟了一条“无情”的人生之路。应当说,气化之“钟情”与玄化之“无情”构成了魏晋士人生命内在深刻而又矛盾的一体两面。
推荐文章
解析魏晋风度的精神本源
魏晋风度
玄学
名教
矛盾性失眠
睡眠障碍
综述
无端狂笑无端哭--苏曼殊与魏晋风度
苏曼殊
魏晋风度
狂狷
自戕
初中生心理发展矛盾性小议
初三学生
身心发展
矛盾性
分析与对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魏晋风度的内在矛盾性
来源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魏晋士人 魏晋风度 德充符 物感 内在矛盾性 魏晋美学 魏晋玄学 生命本性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64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余开亮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52 147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魏晋士人
魏晋风度
德充符
物感
内在矛盾性
魏晋美学
魏晋玄学
生命本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月刊
11-4116/C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
2-465
出版文献量(篇)
502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