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采血时间、制备时间、制备方法、速冻方法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采集的200 ml全血,分别在6、8、13、18h这四个时间段内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每段为25份新鲜冰冻血浆,相应做好标识,之后加工成冷沉淀凝血因子,对其中的Ⅷ因子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各个时间段下由新鲜冰冻血浆制备而成的冷沉淀凝血因子中的Ⅷ因子含量活性随着制备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P<0.05),而各时间段的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8h的质量合格率比较,采血后6、8、13 h的质量合格率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13h这三个时间段的质量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保证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质量,应对全血采集时间进行控制,200 ml要求在7 min以内采完,400 ml要求在13 min内采完,并在6~8 h内、最长不要超过13 h分离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原料浆,同时建议使用平板速冻机的制备方法,以满足临床输注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推荐文章
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控制项目的影响因素
沉淀
低温
血液凝固因子
因子Ⅷ
纤维蛋白原
血浆
质量控制
新鲜冰冻血浆制备时间对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影响
新鲜冰冻血浆
制备时间
冷沉淀
质量影响
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两种制备方法比较报告
冷沉淀
凝血因子
制备方法
报告
人凝血因子Ⅷ生产冷沉淀制备工艺的优化
因子Ⅷ/生物合成
冷沉淀
正交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当代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冷沉淀凝血因子 采血因素 制备因素 时间因素
年,卷(期) 2019,(20) 所属期刊栏目 护理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9-20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31
字数 23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4721.2019.20.05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仇严妹 广东省肇庆市中心血站体采科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
共引文献  (38)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11)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冷沉淀凝血因子
采血因素
制备因素
时间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当代医药
旬刊
1674-4721
11-5786/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78号楼(大成国际中心B1座)8B02室
2-515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911
总下载数(次)
29
总被引数(次)
15281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