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什么是“疰夏” 疰与“注”同音,也有人解为蛀.清人顾禄在《清嘉录》中写道: “俗以入夏眠食不服日注夏.”而袁景澜却认为应写作“疰夏”, “疰与注,当作蛀.入夏不健,如树木之为虫蛀也”. 疰夏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梅雨季节以后.患者常有每年夏季反复发作史,每次发作可迁延数月.秋凉大多自行缓解.多见于素体较弱、年老及脾胃功能欠佳者,女性为多.主要症状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头晕嗜卧,微热心烦,汗多口渴,食欲不振,大便时见溏薄,形体消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年老体弱易“疰夏”苦夏养生先“养阳”
来源期刊 自我保健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9,(7) 所属期刊栏目 中医与养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45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自我保健
半月刊
1008-0430
31-1753/R
上海市西康路600弄1号1603室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4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