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 6 h 1次的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1月发生在河南省的2次区域暴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暴雪过程背景形势场相似,都产生在500 hPa高空槽东移、中层强盛西南气流形势下,配合低层偏东风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的扩散作用.中层西南气流和底层偏东气流辐合的位置与大暴雪区域对应良好.降雪时整层大气湿度饱和,中低层具有弱的逆温层.同时地形的抬升作用,对局地特大暴雪的产生有贡献.2次过程降雪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中层气流辐合位置不同.降雪过程中600~700 hPa上辐合中心强度越强,对应降雪强度越大.垂直速度场上升运动区与主要降雪区域对应良好.700 hPa暖平流与925 hPa冷平流叠加区域即为产生大暴雪落区.风速辐合越大,对应降水越强.
推荐文章
辽宁省两次区域性暴雪过程的对比分析
区域暴雪过程
乌拉尔山高压脊
环流形势
对比分析
辽宁省
河南省一次暴雪天气过程检验分析
暴雪
中尺度分析
次级环流
河南省
2014年2月4-7日
河南省三次重污染过程的对比分析
AQI
首要污染物
气象条件
相关
传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18年1月河南省2次区域暴雪过程对比分析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区域暴雪 低空急流 冷暖平流 物理量分析 河南省
年,卷(期) 2019,(10)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工程·农业气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7-190,196
页数 5页 分类号 P458
字数 43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9.10.05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哲源 3 15 1.0 3.0
2 冀翠华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0)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区域暴雪
低空急流
冷暖平流
物理量分析
河南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