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中,悲剧主人公佩科拉盼望拥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并不是空穴来风.其一,生活在景观社会的她,不可避免地会暴露在白人话语的辐射之下,并将白人身体美的标准内化为自我意识的部分.其二,佩科拉内心始终涌动着超越的欲望,而蓝色的眼睛,这一无法获得的符号是其集中象征,另外,这种超越的欲望中包含着还死的本能.其三,在自我意识的建构过程中,原本作为主体的佩科拉,完完全全接受了白人话语,没有完成对该话语的对话或批判,最终成为自我的他者,这象征着黑人在自我认同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失败结局.
推荐文章
托妮·莫里森三部曲的不确定性叙事与政治书写
托妮·莫里森
不确定性
政治书写
托妮·莫里森作品中的民族文化印记
莫里森
作品
民族文化
《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主题研究
《最蓝的眼睛》
创伤
治愈机
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所罗门之歌》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美的暴力:重读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
来源期刊 文学教育(上) 学科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景观 欲望 他者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外国文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47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543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伟 武汉大学文学院 30 146 8.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景观
欲望
他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学教育(上)
月刊
1672-3996
42-1768/I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
38-423
200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44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59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