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研究利用石蜡切片法对红千层叶片和串钱柳叶片进行解剖学观察,旨在更好地应用这两种植物,观察结果表明:这两种植物叶片均为等面叶,具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分为四级,主脉为外韧无限维管束,三级脉、四级脉的维管束鞘明显;具有裂生型分泌腔。分泌腔的形成过程经历了:原始细胞阶段、分泌腔形成阶段和分泌腔成熟阶段三个阶段。红千层表皮的角质层更发达;主脉、二级脉维管束周围的厚壁细胞丰富;分泌腔外围有一层鞘细胞,分泌腔体积大、嵌入海绵组织的部分较多。串钱柳幼嫩叶片具有表皮毛结构;分泌腔体积较小、嵌入海绵组织的部分不多。形成这种差异与这两种植物的生长特性和对其生长环境的适应性有关。
推荐文章
浑善达克沙地不同生境下黄柳叶片解剖结构的比较
黄柳
小红柳
不同生境
叶片
解剖结构
抗旱性
青钱柳叶片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研究
青钱柳
叶片
总黄酮
超声波辅助水醇提取
正交试验
柳叶红千层分离黄酮的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柳叶红千层
黄酮
抗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光照强度对青钱柳叶形态结构、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1)
青钱柳
光照强度
光合特性
荧光特性
解剖结构
叶绿体超微结构
生态适应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红千层与串钱柳叶片结构的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植物学研究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红千层 串钱柳 叶片结构 分泌结构 石蜡切片法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5-216
页数 12页 分类号 S4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健辉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60 420 10.0 18.0
2 张浩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0 0.0 0.0
3 许思源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 0 0.0 0.0
4 吴妍霞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 0 0.0 0.0
5 廖雁飞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千层
串钱柳
叶片结构
分泌结构
石蜡切片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学研究
双月刊
2168-5665
武汉市江夏区汤逊湖北路38号光谷总部空间
出版文献量(篇)
398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