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测试焊接工件内部残余应力.方法 采用多切割轮廓法,对工件进行一次切割,测试其纵向应力即纵向残余应力,基于叠加原理进行二次切割以及应力重构,测试第二切割面的法向应力即横向残余应力,切割过程采用200μm铜丝进行慢走丝线切割.轮廓测量采用XJTUOM面扫描系统进行测试,并对测量的原始点云进行转正、去燥、拟合等,最终作为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来计算残余应力.结果 通过二次切割应力重构,可以获得焊接工件内部纵向、横向残余应力分布云图,并在两截面交线处可以获得两个方向的应力分量.结论 三维光学轮廓法可以有效地对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进行测试,基于叠加原理进行多切割轮廓法可以测试其内部多个方向的残余应力分量.
推荐文章
多层多道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三维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
多层多道焊
残余应力
变形
弹簧约束
多道焊三维残余应力场有限元模拟
多道焊
有限元模拟
温度场
残余应力场
钛合金厚板焊接接头残余应力测试
钛合金厚板
焊接接头
有限元标定
三维残余应力
铝合金牵缓结构焊接残余应力超声波法测试研究
牵缓结构
焊接残余应力
超声波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维光学轮廓法测试多个焊接残余应力分量
来源期刊 精密成形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三维光学技术 轮廓法 焊接残余应力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智能焊接与连接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85
页数 6页 分类号 TG404
字数 22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6457.2020.01.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建勋 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234 2027 22.0 32.0
2 梁晋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15 1236 18.0 31.0
3 牛靖 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47 286 10.0 15.0
4 殷咸青 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18 76 5.0 8.0
5 闫锦辉 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1)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维光学技术
轮廓法
焊接残余应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精密成形工程
双月刊
1674-6457
50-1199/TB
大16开
重庆市石桥铺渝州路33号
78-235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79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55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