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现今考古发现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半夏泻心汤原方中药物用量进行研究,确定原方中衡器计量药物和非衡器计量药物的剂量;半夏泻心汤原方当选用以汉代一两折合现今13.92 g为准,干姜、黄芩、人参、炙甘草均为42 g,黄连14 g,半夏35 g,大枣28 g,且原方用药比例当符合半夏2.5:黄芩3:干姜3:人参3:炙甘草3:黄连1:大枣2;以古今医家对半夏炮制方法的论述和现代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方证研究需要,从药性与毒性的双重角度综合考量,认为半夏泻心汤方证研究中当以"汤洗去滑"后的半夏为准,"汤洗去滑"亦应该作为现今半夏的常规炮制方法之一.
推荐文章
半夏泻心汤之方药考
半夏泻心汤
方药考证
中焦
寒热错杂证
半夏泻心汤不同煎法对黄芩苷的影响
半夏泻心汤
汤剂
黄芩苷
煎出量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半夏泻心汤
痞证
寒热错杂
半夏泻心汤证考
半夏泻心汤
痞证
《伤寒论》
小柴胡汤
张仲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半夏泻心汤原方药物用量及半夏炮制方法考探
来源期刊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伤寒杂病论》 半夏 制半夏 衡器 仲景旧制 半夏炮制 汤洗去滑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与方法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0-133,163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2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294/j.cnki.1007-659x.2020.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海量 63 184 9.0 12.0
2 韩涛 133 555 12.0 19.0
3 孙志其 10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5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半夏泻心汤
《伤寒杂病论》
半夏
制半夏
衡器
仲景旧制
半夏炮制
汤洗去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7-659X
37-1279/R
大16开
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山东中医药大学
24-023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20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25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