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突涌水灾害是海底隧道施工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能否成功处置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成败.鉴于此,本文通过对突水事故案例及发生条件的分析,建立3种模式的突水机制模型,分别揭示水力劈裂型、地层坍塌型和界面滑移型突水的演化机制及本质特点,提出以地层变形作为突水灾害过程特征参数;基于能量守恒原理揭示海底隧道上覆地层变形的传递规律,提出分层沉降的计算方法;建立海床安全性与隧道围岩变形的对应关系,其中包括地层开裂与变形、海床沉降与隧道拱顶沉降的关系,由此可对施工过程中的突水灾害进行实时预测和评估;提出以水致灾害作为核心安全风险,并基于变位分配原理提出分阶段过程控制方法.针对复杂水域条件,提出包括精细勘察和精准预报在内的地质保障技术,建立突涌水风险等级评价方法.最终形成了以地层变形控制为核心的海底隧道精细化过程控制技术体系,将其应用于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穿越F1风化槽段,实现了毫米量级的精细化控制,确保了工程安全.
推荐文章
海底隧道突水涌泥机理及对策研究
海底隧道
突水
涌泥
机理
对策
海底隧道涌水量数值计算的渗透系数确定方法
海底隧道
涌水量预测
渗透系数
海底隧道围岩位移全曲线研究
海底隧道
围岩
位移全曲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海底隧道突水演化机制与过程控制方法
来源期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海底隧道 水致灾害 突水机制 地层变形 海床沉降 过程控制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9-667
页数 19页 分类号 U4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722/j.cnki.jrme.2019.08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顶立 231 5583 44.0 64.0
2 宋浩然 4 44 3.0 4.0
3 孙振宇 18 35 4.0 5.0
4 方黄城 4 14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1)
共引文献  (110)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隧道工程
海底隧道
水致灾害
突水机制
地层变形
海床沉降
过程控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月刊
1000-6915
42-1397/O3
大16开
武汉市武昌小洪山岩土力学研究所
38-315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764
总下载数(次)
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