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根据热空间模型、人体热生理模型和人体热心理模型的分类标准,对非对称热环境下人体热舒适度研究进行全面综述.热空间模型通过空调、环境参数直接预测人体客观、主观反应,人体热生理模型通过研究人体内部主动、被动生理调节预测人体生理参数,人体热心理模型侧重研究生理参数和主观反应的联系或人体如何适应热环境,最后概述了各模型的优点及局限.结果表明:热空间模型与选用的空间结构具有重大联系,一旦空间结构改变,模型建立的很多关系便无法成立,在车辆的应用领域价值更大;大多数热生理及热心理模型不够全面或仅限于特定环境,只有少数能够通过详细的体温调节解决人类对非均匀和瞬态条件的反应;Berkeley热舒适模型同时涵盖了热生理及热心理模型,但其耦合模拟过程过于复杂,而等效温度模型虽然精度相对较低,但由于其运算简便受到更广泛的应用;自适应模型充分考虑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仍处于初级研究阶段.
推荐文章
武汉市夏季室外环境热舒适度主观评价研究
平均热感觉指数
热感受成因
热舒适度投票
夏热冬冷地区
环境满意程度投票
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进展
旅游气候舒适度
评价方法
时空分布
研究进展
天穹扇区对夏季广场小气候及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
风景园林
太阳视运动轨迹
天空开阔度
天穹扇区
广场小气候
室外环境人体热舒适评价
室外热环境
热舒适
热适应
热生理参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非对称热环境下人体热舒适度模型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制冷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非对称热环境 热空间 热生理 热心理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86
页数 8页 分类号 TB61+1|TH122|TU831.3
字数 56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20.02.07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柳建华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78 680 12.0 15.0
3 张良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03 376 9.0 13.0
6 张嘉文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8 1 1.0 1.0
7 姜林林 南通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3 0 0.0 0.0
8 吴清清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5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对称热环境
热空间
热生理
热心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制冷学报
双月刊
0253-4339
11-2182/TB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阜成路67号银都大厦10层
89210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3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16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