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究裂缝性储层裂缝的变形规律以及其对生产动态的影响,采用塑性损伤模型和双重孔隙介质模型相结合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裂缝性储层注采过程中的裂缝和产量变化.采用迭代耦合方法模拟流体渗流与裂缝变形的耦合力学行为,并使用损伤变量从数学上表征储层裂缝的渗透率.分析了裂缝性储层开采时的损伤演化,获得了裂缝渗透率和地层压力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开采过程中地层裂缝逐渐闭合且渗透率降低,对产量造成不利影响.裂缝渗透率降低是导致地层产量下降的重要因素,裂缝性储层数值模拟时应考虑裂缝渗透率变化对生产带来的影响.
推荐文章
基于损伤力学分析的水力压裂三维裂缝形态研究
水力压裂
三维裂缝
损伤力学
数值模拟
储层流固耦合的数学模型和非线性有限元方程
储层
流固耦合
数学模型
非线性有限元
多孔介质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裂缝性油藏
流-固耦合
渗流
数值模拟
随机裂隙网络储层与井筒热流耦合数值模拟
增强型地热系统
井筒
随机裂隙网络
出力与寿命
热流耦合
COMSOL Multiphysics
采出温度
开采速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损伤力学的裂缝性储层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来源期刊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塑性 损伤 裂缝 双重孔隙 裂缝性储层 流固耦合 数值模拟 油田生产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建筑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1-235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343
字数 36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688/j.issn.1000-1646.2020.02.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威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36 49 3.0 6.0
2 沈新普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4 1 1.0 1.0
3 蔡鑫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4 5 1.0 2.0
4 张璋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3 9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7)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塑性
损伤
裂缝
双重孔隙
裂缝性储层
流固耦合
数值模拟
油田生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1646
21-1189/T
大16开
沈阳市铁西区南十三路1号
8-165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8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22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