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北京地区稠密的观测资料和变分多普勒雷达分析系统(VDRAS)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 年 7 月 7 日相继影响北京地区并造成短时强降水、大风、小冰雹等的两条线状对流活动.两条对流均生成于北京西北的河北张家口山区,且在山脚和平原地区继续发展,但其边界层条件是不同的,第二条对流带在第一条影响后的冷垫上发展.结果表明:平原及山脚一带较好的热力、动力条件,包括高温高湿的边界层环境、低层环境风场与对流带前侧冷池出流形成的辐合,为第一条对流带在下山过程中快速组织化发展形成飑线提供了有利条件.飑线发展强盛阶段,冷池的发展与环境低层垂直风切变达到平衡,冷池前沿自地面至1.5 km高度处形成强辐合区,上升运动呈近乎垂直的形态.第二条对流带在前一条飑线形成的冷垫上继续发展,形成暖季高架对流,虽然风暴上升运动呈倾斜状且强度有所减弱,但是强回波(≥45 dBz)面积未减.一方面,第二条对流带受前一条飑线能量方面的抑制;但另一方面,两条对流带在合适的距离下,低层流场形成辐合,尤其是在第二条对流带的冷池与前一条飑线形成的冷垫靠近叠加以后低层辐合进一步加强,第二条对流带回波继续北上.本例高架对流发展的能量来源主要为边界层以上层结不稳定的大气,可能伴随在第一条飑线过境后由偏南暖湿气流带来的边界层以上对流能量重建过程.所以,在强对流短时临近预报业务中,需要综合考虑热力、动力等多重因素,而VDRAS快速更新同化的再分析资料可以提供有效参考.
推荐文章
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急流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边界层急流
地形热力作用
日变化
局地暴雨
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对北京地区边界层日变化特征的分析研究
大气探测
边界层演变特征
风廓线雷达
折射率结构常数
北京冬季城市边界层结构形成机制的初步数值研究
城市边界层
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
模拟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北京地区两条线状对流相继下山发展的边界层条件对比研究
来源期刊 气象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线状对流 高架对流 边界层 VDRAS 对流能量重建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3-654
页数 12页 分类号 P458
字数 61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19/j.issn.1000-0526.2020.05.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静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8)
共引文献  (476)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8(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6(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7(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8(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线状对流
高架对流
边界层
VDRAS
对流能量重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
月刊
1000-0526
11-2282/P
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46号
2-495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05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772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