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和谐生态观和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观构成.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秉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极其透彻地阐明了人和自然、人和人以及人和社会之间相联相生的辩证统一关系,其和谐生态观从中得以充分彰显;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以人和自然、人和人以及人和社会的循环发展、不断繁荣为根本宗旨,深刻揭示了发展的正确价值取向,其生态发展观从中得以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新的探索、新的实践、新的创造,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其呈现出思想观念尚滞后、生活方式尚陈旧、工业污染尚犹存、生态环境尚脆弱的现实境遇.基于此,应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引领,重点从自然观、价值观、生产观和生活观等方面来把握其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向度.
推荐文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构建生态文明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生态文明
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
生态思想
生态文明
启示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
生态观
人与自然
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水利建设
生态文明
和谐社会
可持续发展
水利建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生态文明的学理思考 ——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维度
来源期刊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少数民族地区 生态文明 学理思考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民族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78
页数 13页 分类号 C95
字数 1922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568/j.cnki.issn1000-2820.2020.05.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史佩瑶 湖南理工学院政治与法学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少数民族地区
生态文明
学理思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1000-2820
65-1034/G4
大16开
乌鲁木齐胜利路14号
58-12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7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233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