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自戈夫曼提出拟剧论以来,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各种语言和行为进行印象管理,进而构建自我身份的研究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如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90后”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交往媒介.“90后”群体作为“数字原住民”,对社交媒体的依赖性很强,在微博和微信两个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中,其自我呈现在好友数量、发布内容、表达情绪、自我呈现的真实性、更新动态的频率等方面具有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可以从拟剧论、情境论、关系论、平台论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90后”群体微信与微博自我呈现差异研究
来源期刊 数字传媒研究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微信 微博 自我呈现 拟剧理论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媒介前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6
页数 9页 分类号 G206
字数 429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鸿婷 7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6)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信
微博
自我呈现
拟剧理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数字传媒研究
月刊
2096-0751
15-1374/G2
大16开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成吉思汗西街1号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数字传媒中心A座2025室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5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9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