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合成一种多西他赛棕榈酸酯(docetaxel palmitate,DTX-PA)前药,将其制备成多西他赛棕榈酸酯脂质体(docetaxel palmitate liposome,DTX-PA-L)纳米给药系统,并对其抑瘤效果和给药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在缚酸剂和脱水剂的作用下,通过一步酯化法合成目标化合物DTX-PA,并采用ESI-MS、1 H-NMR与”C-NMR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DTX-PA-L,并对其粒径、电位、包封率等进行表征.构建ICR小鼠S180腹水移植瘤模型,考察DTX-PA-L的抗肿瘤活性,并对给药小鼠进行血常规检测,考察该制剂的血液毒性.结果:本研究成功合成了DTX-PA前药,制备的DTX-PA-L为半透明液体,粒径为(110.66±0.75)Dm,zeta电位为(-30.79±1.51)mV,包封率为(95.77±0.35)%.药效学和血常规实验结果表明,与阳性药多西他赛注射液(商品名Taxotere)相比,DTX-PA-L具有显著的增效减毒作用.结论:采用一步酯化法合成,并以薄膜分散法制备的DTX-PA-L纳米给药系统在降低毒性和提高抗肿瘤效果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多西他赛制剂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推荐文章
VEGFR Ⅱ抗体介导多西他赛纳米脂质体在荷瘤小鼠体内的药动学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Ⅱ抗体
纳米脂质体
薄膜分散-挤出法
靶向性
卡巴他赛脂质体制备、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
卡巴他赛
脂质体
制备
质量控制
稳定性
盐酸吉西他滨脂质体的制备及含量和包封率的测定学性质
盐酸吉两他滨
脂质体
包封率
逆相蒸发法
盐酸吉西他滨隐形脂质体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盐酸吉西他滨
隐形脂质体
响应面法
包封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西他赛棕榈酸酯脂质体的制备及药效和安全性评价
来源期刊 药学服务与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多西他赛棕榈酸酯 脂质体 纳米给药系统 前药 药效学 安全性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27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44.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428/pcar202004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西他赛棕榈酸酯
脂质体
纳米给药系统
前药
药效学
安全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药学服务与研究
双月刊
1671-2838
31-1877/R
大16开
上海市长海路168号
4-706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5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63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