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农业生物质还田同时结合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措施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基于东北黑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本研究在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吉林省)设置秸秆还田方式与氮肥水平相结合的裂区试验,综合分析作物产量、土壤((0~20 cm))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质,探讨秸秆还田基础上减少氮肥施用量的可行性.主区包括6个处理:秸秆移除(CK)、全量秸秆覆盖免耕(NT)、全量秸秆粉碎直接还田(SD)、全量秸秆腐解还田(SC)、全量秸秆炭化还田(BC)和9/10秸秆+1/10腐熟物组合还田(SDC).副区包括3个氮肥水平处理:当地常规氮磷钾化学肥料(N100)、氮肥减量20%(N80,还田秸秆氮含量接近氮肥20%)和氮肥减量40% (N60).试验处理1年后的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方式与氮水平处理对玉米生物量、玉米产量、耕层土壤(0~20 cm)理化性质(pH值、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酶活性(脱氢酶、α-葡糖苷酶、β-葡糖苷酶、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酸性磷酸单酯酶和碱性磷酸单酯酶)均表现出明显的交互作用,秸秆处理具有显著的主效应(P<0.05),氮肥水平对所测指标均没有显著影响.化肥单独施用时,氮肥减量处理降低玉米生物量和产量,对土壤pH值、SOC、TN和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显著,提高TP含量,增强脱氢酶、β-葡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秸秆还田配合常规化肥施用(N100)对土壤pH值、SOC、TN和TP(P<0.05)均有一定幅度提升趋势,对脱氢酶、α-葡糖苷酶、β-葡糖苷酶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有一定增强作用,仅有少数处理未达到差异显著.相同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减量施用(N80,N60)对玉米生物量和产量没有负影响,对土壤pH值、SOC、TN和TP(P<0.05)均有一定幅度提升趋势,NT结合氮肥减量处理均提升β-葡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SC结合氮肥减量处理显著提升β-葡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SDC结合氮肥减量处理显著增强β-葡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因此,短期秸秆还田结合减氮处理在稳产同时减弱土壤酸化程度,且保持SOC、TN和TP含量不降低,对土壤养分库容、元素供应及其转化都有一定的改良效应.
推荐文章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东北春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
施氮量
春玉米
产量
光合性能
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豫西旱地小麦土壤 酶活性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秸秆还田
氮肥
土壤酶活性
氮肥利用效率
小麦产量
秸秆还田下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秸秆还田
玉米产量
氮肥利用率
无机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秸秆还田结合氮肥减施对玉米产量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态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减量 土壤养分库 酶活性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7-516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92/j.1000-4890.202002.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振华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7 330 9.0 18.0
2 王学敏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3 75 5.0 8.0
6 张广娜 临沂大学农林科学学院 10 20 3.0 4.0
7 刘兴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5 4 1.0 2.0
11 郝丽英 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2)
共引文献  (1566)
参考文献  (3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9(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0(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1(23)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2(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3(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4(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5(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6(1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秸秆还田
氮肥减量
土壤养分库
酶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杂志
月刊
1000-4890
21-1148/Q
大16开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161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55
总下载数(次)
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