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岩溶研究中,通常会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和地理空间数据识别、描绘岩溶发育及相关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貌特征.本文旨在利用ArcGIS10.0确定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数字高程模型(IFSAR-DEM)识别、量化和描述岩溶洼地.这种半自动岩溶洼地/天坑探测方法采用水流模拟法,并结合(1)流域划分;(2)下沉填充法提取洼地特征;(3)下沉深度测量及分类;(4)使用2013年至2014年谷歌高光谱卫星图像和数字地形模型对探测到的岩溶洼地进行验证.该方法已在薄荷省旁劳市进行的评估中进行了预测试.使用国家测绘资源信息局(菲律宾)1991年的1:50000比例尺地形图进行的初步封闭洼地分析,发现旁劳岛有15个天坑.利用5米高分辨率IFSAR-DEM,共探测到820个天坑,其中424个根据详细的地面实况进行了描绘,以验证了岩溶洼地的存在.地表实况包含天坑大小、形状和深度等基本形态测量分析以消除误报数据.阈值设定为沉降深度大于1米,孔径大于10米,从而最大程度精确区分实际的天坑.这种基于GIS的工具有助于生成高分辨率岩溶塌陷易发区图,继而指导当地规划者、工程师及决策者进行开发规划和土地利用.
推荐文章
城市岩溶塌陷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以贵州六盘水市为例
地质灾害
风险评估
岩溶塌陷
GIS
贵州六盘水
综合物探方法在广州市金沙洲岩溶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跨孔地震CT
综合物探方法
岩溶
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
城市地质灾害
贵州省岩溶洼地洪涝灾害加重的原因分析
岩溶洼地
洪涝灾害
贵州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IFSAR-DEM在岩溶洼地探测中的应用 ——以薄荷省旁劳市沉降灾害评估为例
来源期刊 中国岩溶 学科
关键词 岩溶 沉降 天坑 IFSAR-DEM GIS 薄荷岛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灾害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8-936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32/karst2020061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岩溶
沉降
天坑
IFSAR-DEM
GIS
薄荷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岩溶
双月刊
1001-4810
45-1157/P
大16开
广西桂林市七星路50号岩溶研究所
335434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1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18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