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三峡地区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的成因研究对地质灾害(滑坡等)、灾害事件(堵江等)、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位于兵书宝剑峡下游新滩大滑坡的东侧势大岭剖面发育了一套近5m厚的灰褐色亚黏土,是一处新发现的土状堆积物.本研究在野外剖面测量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粒度分析对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势大岭剖面上部土状堆积物(剖面中第1层)主要由<50μm的颗粒组成;>50μm的砂粒级以上颗粒平均含量13.14%;作为风尘“基本粒组”的10~50μm的粗粉砂平均含量达50%,为众数粒组.粒度参数、频率曲线及粒度象(C-M、L-M、A-M图)等分析均显示为风积成因.势大岭剖面中、下部(剖面中第2和3层)属河流冲积成因,是由河床相与河漫滩相组成的二元结构.年代学研究及与前人河流阶地测年资料对比表明,势大岭剖面形成于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上部的土状堆积物形成于距今110~60 ka.通过与长江流域同期风积物的对比,认为势大岭剖面上部的土状堆积物属于下蜀黄土,并为下蜀黄土的西部边界.位于西陵峡西段的兵书宝剑峡是下蜀黄土与具有北方黄土特征的巫山黄土的分界,鉴于两者的区别,推测兵书宝剑峡至少在晚更新世可能在地貌上具有区域气候环境划分的意义,对此应予以关注.
推荐文章
长江三峡复杂斜坡成因问题
三峡水库
复杂斜坡
'复合堆积体'
古川江和古峡江贯通
区域地球动力学
长江三峡地区概貌
长江三峡
地理环境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长江三峡两岸地质灾害治理应与景观建设有机结合
长江三峡
灾害治理
景观建设
有机结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江三峡屈原镇土状堆积的成因及地质环境意义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长江三峡 土状堆积物 粒度特征 下蜀黄土 成因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04-1314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645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玉芬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57 702 16.0 23.0
2 李亚伟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5 161 2.0 5.0
3 孙习林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6 40 3.0 6.0
4 魏传义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2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7)
共引文献  (594)
参考文献  (4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8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6(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7(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8(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0)
1999(3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1(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3(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2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5(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6(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7(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8(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3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长江三峡
土状堆积物
粒度特征
下蜀黄土
成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