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究藏东南地区冰川-暴雨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并预测其发展规律,选择培龙贡支泥石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归纳该泥石流的孕育背景,总结其典型特征,计算其物理力学参数,分别从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动力环境、诱发因素等成灾条件分析其形成机理,揭示该泥石流灾害类型独特、位于地区降雨中心、强降雨周期长及物源类型丰富的特点,对其危险程度、易发程度、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培龙贡支泥石流属于高危险泥石流,在不利地质条件的共同作用下,研究区存在泥石流频繁爆发的可能性.采用调查和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对培龙贡支泥石流进行研究,可为同类型的泥石流的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冰川泥石流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冰川泥石流
形成机理
环境响应
研究进展
太原虎峪沟"1996-08-04"泥石流形成过程与发展趋势
泥石流
形成过程
发展趋势
危害
山西太原
藏东南地区冰川泥石流形成条件初步分析——以天摩沟冰川泥石流为例
西藏
天摩沟
冰川泥石流
流深阀值
寒旱区
青藏高原
地质灾害防治
管涌型破坏模式
山区河流两岸泥石流形成的机理和力学条件
山区河流
泥石流
机理
力学条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藏东南培龙贡支泥石流形成机理与发展趋势分析
来源期刊 铁道标准设计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藏东南 冰川-暴雨型 泥石流 形成机理 易发程度 发展趋势
年,卷(期) 2020,(7) 所属期刊栏目 线路/路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8
页数 6页 分类号 TV144|P642.23
字数 66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238/j.issn.1004-2954.2019101600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
共引文献  (91)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藏东南
冰川-暴雨型
泥石流
形成机理
易发程度
发展趋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铁道标准设计
月刊
1004-2954
11-2987/U
大16开
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15号中铁咨询大厦
82-765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560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497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