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杂原子掺杂可以在碳材料中引进缺陷、改变和提升碳材料的物理化学和电子性能,形成新的催化活性位点,极大地拓展了碳材料的应用范围.磷原子具有较大的原子半径,磷掺杂通过将sp2杂化的碳转化为sp3态,同时使磷形成具有三个碳原子的金字塔形键合构型,可以更大程度地有效调节碳材料的表面性质,引入更多的缺陷位.另一方面,较大原子半径也使磷原子较难掺入碳晶格,磷掺杂过程中通常伴随氧原子引入,所以磷掺杂碳材料形成的化学基团相对较为复杂.目前磷掺杂碳材料中的磷物种形式和结构特征有待进一步明确,在多种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位点和催化作用机理也有待深入探讨.总结当前磷掺杂碳材料P@C的制备方法、表征手段以及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并进一步展望磷掺杂碳材料的发展趋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磷掺杂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进展
来源期刊 工业催化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磷掺杂 碳基催化剂 催化剂载体 制备方法 表征手段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与展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7
页数 11页 分类号 O613.71|TQ426.7
字数 944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1143.2020.06.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标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36 308 12.0 17.0
2 刘博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68 618 14.0 23.0
3 周丹 上海大学理学院 15 15 2.0 3.0
4 赵虹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4 3 1.0 1.0
5 陈思远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4 0 0.0 0.0
6 邢菲菲 上海大学理学院 4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5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9)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9)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复合材料
磷掺杂
碳基催化剂
催化剂载体
制备方法
表征手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业催化
月刊
1008-1143
61-1233/TQ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雁翔路99号西北化工研究院
52-200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1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41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