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章以20世纪末建筑的数字化与建构性的对立为切入点,剖析了早期数字建构研究在尝试消解两者隔阂时“重形式生成过程、轻形式体验分析”的问题,进而针对数字建造催生出的建构形式本体展开具体研究.文章首先基于对建构文化中身体媒介的分析,讨论后人文主义身体认知对传统建构形式的挑战;然后进一步通过剖析人机共生下的后人文主义技术观,对后人类生产和后人类栖居语境下的建构形式意义展开思辨.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最终提出了将建构视为一种动态变化体而非一种静态形式语言的认知方式,并对数字化与建构性的对立本质展开发问.
推荐文章
人文与科技的融合:数据新闻伦理问题的后人文主义解读
数据新闻
后人文主义
伦理
去人类中心
冼夫人文化之年例IP的建构及运营
冼夫人文化
年例
IP构建
运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后人文建构论数字建造中的技术与文化映射
来源期刊 时代建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数字建造 建构文化 数字建构 后人文主义 体验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建造:技术与文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1
页数 6页 分类号 TU-O|TU18
字数 1077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袁烽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8 736 14.0 24.0
2 闫超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9 17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6)
共引文献  (76)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数字建造
建构文化
数字建构
后人文主义
体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时代建筑
双月刊
1005-684X
31-1359/TU
大16开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704室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4-466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52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2228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