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优化电化学沉积法制备氢氧化铜纳米结构的实验参数,探究不同润湿性表面冷凝液滴尺寸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综合考虑电解液浓度、反应温度、极化时间、电流密度对接触角的影响,并通过SEM分析其表面形貌.同时,基于MATLAB软件,提出一种能快速精确识别、提取并统计冷凝液滴特征值的图像处理方法.结果 正交试验最优参数为浓度0.5 mol/L、温度5℃、时间2000 s、电流密度4 mA/cm2,此时样品表面接触角高达168.8°,滚动角小于3°.冷凝实验结果显示,在超疏水表面,冷凝液滴会频繁的合并自移除,液滴平均粒径最小,粒径在1~10μm范围内的液滴占比维持在50%左右;而在疏水与亲水样表面,冷凝液滴仅能发生合并现象,液滴平均粒径显著增大;冷凝后期,超疏水、疏水与亲水样表面冷凝液滴密度分别稳定在2000、1000、360 mm-2左右.结论 纳米针结构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固液接触面积,降低冷凝液滴粘附力,提高冷凝液滴合并自移除频率,减少冷凝液滴直径,提高冷凝液滴更新率,有望实现高效冷凝传热.同时通过与Image-J图像处理结果比对,验证了该冷凝液滴尺寸分布图像处理方法的可行性.
推荐文章
辐射吊顶表面冷凝液滴脱落尺寸分析
凝结
超疏水表面
接触角
热力学
数值模拟
单液滴撞击超疏水冷表面的反弹及破碎行为
超疏水
冷表面
铺展因子
反弹
破碎
成像
动力学
数值分析
组合表面调控液滴特性强化蒸汽冷凝传热
凝结
传热
格子Boltzmann模拟
表面
组合传热模型
传热强化
液滴撞击亲疏水间隔条纹表面
非均质表面
液滴
多相流
接触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疏水材料表面冷凝液滴自移除及液滴尺寸分布规律
来源期刊 表面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滴状冷凝 正交试验 自移除 尺寸分布 图像处理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表面功能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0-176,190
页数 8页 分类号 TB34
字数 309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20.05.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跃 21 48 4.0 6.0
2 姜玉凤 14 43 4.0 6.0
3 冯伟 5 4 1.0 2.0
4 周宝玉 2 0 0.0 0.0
8 杨辉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疏水表面
滴状冷凝
正交试验
自移除
尺寸分布
图像处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表面技术
月刊
1001-3660
50-1083/TG
16开
重庆市2331信箱(重庆市九龙破区石桥铺渝州路33号)
78-31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47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341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