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版人体测量学指标与老年高血压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构建初级模型及基于新版人体测量学指标的高级模型,比较各模型的预测效能.方法 于2014年起建立一个前瞻性的动态序列,基线人群包括西安新城区的老年人群22508例,于2019年1月行首次随访,至同年12月完成随访,利用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研究对象5398例.对基线及人体测量学指标与高血压相关性行单因素分析,依据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及非高血压组,并对人体测量学指标与高血压相关性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基础因素构建高血压发病风险初级模型,纳入新版人体测量学指标构建高级模型,分析各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①高血压组的年龄、性别、学历、基线收缩压、基线舒张压、血脂、空腹血糖等基线指标及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高比(WHtR)、内脏脂肪指数(VAI)、身体形态指数(ABSI)及身体圆度指数(BRI)等6种人体测量学指标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②调整各混杂因素后,BMI、WC、WHtR、VAI、BRI等5种人体测量学指标的水平增加可提升高血压的发病风险(P<0.05),而ABSI与高血压发病风险无相关性(P>0.05).③年龄、基线收缩压、基线舒张压、空腹血糖等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有相关性(P<0.05),纳入初级模型的构建.④男性中纳入BMI和BRI时的预测效能明显优于初级模型,女性中纳入BMI时的预测效能明显优于初级模型(P均<0.05).结论 在老年人群中,BMI、WC、WHtR、VAI、BRI等5种人体测量学指标的水平提升可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其中BMI具有最佳的预测效能.本次研究基于新版人体测量学指标构建老年高血压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存在精确、清晰、高效的应用优势,患者接受程度高,利于更大程度降低诊治压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具有较好的公共卫生意义.
推荐文章
中老年人体测量学指标与动脉硬化指标的关系
人体测量术
肥胖症
动脉硬化
人体测量学指标预测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
人体测量术
危险因素
预测
综述
人体测量学指标和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对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比较
代谢综合征X
诊断
腰围
腰臀比
腰高比
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
Klotho蛋白与老年高血压发病的关系
klotho蛋白
一氧化氮
老年
高血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新版人体测量学指标的老年高血压发病风险预测模型
来源期刊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人群 前瞻性研究 影响因素 人体测量学指标 预测模型
年,卷(期) 2020,(7)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2-876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44.1
字数 380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4055.2020.07.2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血压
老年人群
前瞻性研究
影响因素
人体测量学指标
预测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月刊
1674-4055
11-5719/R
大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4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07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