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耻”,在古汉语中是另一种写法——“恥”,东汉时期的文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其解释为“辱也,从耳,心声”,意思是人们听到一些话后,耳赤面热,心里羞愧。人们常说的“知耻而后勇”源于“知耻近乎勇”,意为一个人知道羞耻了,那就离勇敢也差不离儿了。儒家把“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一同构成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那些催人奋进的“耻”味良药
来源期刊 廉政瞭望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三达德 古汉语 催人奋进 东汉时期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5
页数 2页 分类号 G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说文解字》
三达德
古汉语
催人奋进
东汉时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廉政瞭望
半月刊
1671-8690
51-1639/D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十二桥路街30号
62-227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1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