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青贮是保障秸秆长期贮存和可持续供应的重要方式,秸秆压缩后青贮更便于贮存和运输.选用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不同时间、不同压缩比进行青贮,分析了相应的玉米秸秆成分变化,并对压缩青贮后秸秆进行了厌氧发酵产气特性实验.结果 表明:玉米秸秆在长期青贮时,采取高密度贮存可有效减少干物质损失,青贮300 d时,未压缩组的总固体(TS)回收率为26.5%,1∶6压缩组的TS回收率为51.0%,较未压缩组提高了92.5%.延长青贮时间会显著降低玉米秸秆沼气产量,青贮40 d时,未压缩组的累计产气量为23.2 mL/g,而1∶6压缩组为282.9 mL/g;青贮300 d时,未压缩组产气潜力丧失,1∶6压缩组累计产气量达200.3 mL/g,说明采用高压缩比对保持青贮秸秆的产沼气性能更为有利.
推荐文章
裹包青贮提高玉米秸秆厌氧消化效率的实验研究
裹包青贮
玉米秸秆
厌氧消化
产气效率
新鲜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特性研究
厌氧发酵
玉米秸秆
沼气
北方玉米秸秆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条件
温度
粒径
厌氧发酵
产气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压缩比和青贮时间下玉米秸秆厌氧发酵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农业机械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秸秆 青贮 秸秆压缩 厌氧消化 压缩比例
年,卷(期) 2020,(7)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8-345
页数 8页 分类号 S216.4
字数 60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6041/j.issn.1000-1298.2020.07.03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衍林 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 95 946 16.0 25.0
2 盛凯 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 7 2 1.0 1.0
4 艾平 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 37 355 10.0 17.0
6 孟亮 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 28 217 7.0 14.0
7 张秀之 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 2 0 0.0 0.0
10 冉毅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9)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5(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7(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8(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秸秆
青贮
秸秆压缩
厌氧消化
压缩比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机械学报
月刊
1000-1298
11-1964/S
大16开
北京德外北沙滩1号6信箱
2-363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67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1744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