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提高厂拌热再生滚筒对沥青路面回收材料(RAP)的加热效率,并分析RAP逆流加热工艺的技术可行性,基于RAP、热气流及滚筒简体之间的对流、辐射、接触多种方式耦合传热机理,建立了2000型再生滚筒一维稳态传热模型,采用数值算法分别对顺流和逆流加热方式进行了模型求解,定量描述了RAP及热气流温度沿滚筒轴向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顺流式和逆流式再生滚筒RAP加热试验,以验证数值模拟结果,并对比计算了滚筒热效率.结果表明:相对于顺流加热方式,逆流式再生滚筒对于RAP的加热能力更强;实测逆流式再生滚筒的热效率为80.8%,比顺流式高5.4%,能量利用率更高;对进入再生滚筒的热气流初始温度进行合理控制是厂拌热再生设备实施RAP逆流加热工艺的技术关键.
推荐文章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含LSPM路面结构中的应用及评价
沥青路面
厂拌热再生
配合比设计
抗压回弹模量
LSPM
大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
大掺量
RAP
再生混合料
水稳定性
空气与水直接接触热质交换顺流和逆流过程特性比较
空气-水
热质交换
模型计算
直接接触
顺流
逆流
厂拌冷再生技术在公路改造中的应用
沥青路面
冷再生
工艺
控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厂拌热再生滚筒顺流与逆流加热工艺对比研究
来源期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厂拌热再生设备 再生滚筒 顺流加热 逆流加热 传热模型 加热工艺
年,卷(期) 2020,(11) 所属期刊栏目 机械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78
页数 6页 分类号 U415.52+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45/j.hust.2011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顾海荣 45 328 10.0 17.0
2 张晨光 13 62 5.0 7.0
3 谢立扬 29 175 8.0 12.0
4 高岱乐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7)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厂拌热再生设备
再生滚筒
顺流加热
逆流加热
传热模型
加热工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月刊
1671-4512
42-1658/N
大16开
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38-9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46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88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