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建立基于光谱仪的江西双季稻氮素监测诊断模型,可指导氮肥精确施用,达到双季稻丰产、提质、增效的目的.本研究开展了不同早、晚稻品种与氮素水平的小区试验,采用GreenSeeker光谱仪和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CGMD)于分蘖期和拔节期测定了早、晚稻冠层光谱植被指数和植株氮积累量,建立了双季稻植株氮积累量光谱监测模型,并采用独立的田间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利用双季稻丰产栽培经验及建立的氮素光谱诊断模型,对双季稻分蘖肥和穗肥施氮量进行定量推荐.结果 表明:双季稻氮肥施用关键期(分蘖期和拔节期)基于两种光谱仪的光谱植被指数与植株氮积累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分蘖期和拔节期的模型预测效果比生长前期模型好.基于GreenSeeker光谱仪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780,660))的指数方程可较好地预测植株氮积累量,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2~0.94,模型检验的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和相关系数(r)分别为3.09~5.96 kg hm-2、5.8%~18.5%和0.92~ 0.98;基于CGMD光谱仪的差值植被指数(DVI(810,720))的线性方程可较好地预测植株氮积累量,R2为0.90~ 0.93,模型检验的RMSE、RRMSE和r分别为3.71~6.33kg·hm-2、11.7%~14.3%和0.93~0.96.基于CGMD光谱仪的模型推荐的施氮量高于基于GreenSeeker光谱仪的模型推荐的施氮量;模型生成的精确施氮方案较传统农户方案减少施氮量5.5 kg·hm-2,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0.8%,纯收益提高128元·hm-2.用双季稻氮素光谱诊断方法指导施肥能在增产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纯收益,对科学指导双季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基于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双季稻叶干重监测模型
双季稻
叶干重
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
植被指数
监测模型
江西省双季稻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GIS
双季稻
气象灾害
风险评估
包膜控释掺混尿素对双季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包膜控释
尿素
双季稻
氮素利用率
基于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江西双季稻氮肥调控研究
肥料
作物
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
双季稻
差值植被指数
氮肥调控
叶面积指数
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江西双季稻氮素监测诊断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来源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光谱仪 双季稻 植被指数 监测诊断 植株氮积累量 模型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3-440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87/j.1001-9332.202002.02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09)
共引文献  (576)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3(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4(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5(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7(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8(5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0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0(3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1(1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光谱仪
双季稻
植被指数
监测诊断
植株氮积累量
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生态学报
月刊
1001-9332
21-1253/Q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98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4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435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