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指门静脉及其分支静脉血流由于栓子形成引起的完全或者部分阻塞[1].PVT可与肝硬化、恶性肿瘤、腹腔感染及门静脉管壁损伤等局部因素相关,也可与遗传或者获得性易栓症等系统因素相关,其中28%PVT与肝硬化相关.肝硬化患者PVT的发生率从0.6%~26%不等[2],并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仅 10%PVT 出现在 Child-Pugh A 级肝硬化患者中,90%发生在Child-Pugh B-C级肝硬化患者中[3].由于血栓形成的速度、范围及阻塞程度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不同,且大部分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当急性PVT累及肠系膜上静脉或肠系膜静脉弓时可出现剧烈腹痛等肠缺血、坏死表现[2].尽管在没有抗血栓治疗的情况下,PVT有自发再通的可能,但概率并不高,大部分发生在新形成的血栓中[4 ].尽管有一些研究表明PVT对肝硬化疾病进展及存活率无影响[5 ,6 ],但大部分研究显示,PVT可一定程度上增加肝病相关死亡率及顽固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等失代偿事件;此外,PVT可增加内镜下治疗失败率及再出血风险,加速肝硬化进程,甚至增加死亡率,对肝硬化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产生不良影响[7-10].因此,尽管目前没有指南明确推荐肝硬化合并PVT的具体治疗指征及方案,目前临床中对PVT主要治疗仍是药物抗凝治疗,TIPS及溶栓等在某些情况下可用于肝硬化合并PVT患者的治疗.本文主要对目前肝硬化相关PVT治疗进展作进一步阐述.
推荐文章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进展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抗凝治疗
新型口服抗凝药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研究进展
肝硬化
静脉血栓栓塞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形成
独立危险因素
门静脉主干内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治疗进展
来源期刊 肝脏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0,(11)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34-1237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肝脏
月刊
1008-1704
31-1775/R
大16开
上海市徐汇区沪闵路9585号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07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50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