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微显示对高外量子效率、低工作电流和稳定光谱波长的红光LED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将共振腔发光二极管与AlAs侧向氧化技术相结合的Micro-RCLED.该器件利用共振腔改变有源区自发辐射场的空间分布,将更多的光分布在光提取角之内以提高光提取效率,而且共振腔还有利于输出光谱波长的稳定.AlAs氧化孔对电流的横向限制既有利于降低侧壁的Shockley-Read-Hall非辐射复合,又可减少漏电,从而提高辐射复合效率.另外,P电极出光孔的直径大于AlAs氧化电流注入孔的直径,因此,金属P电极对出射光的吸收可以有效避免.同时,制作了3个并联的655 nm Micro-RCLED,每个单元的出光孔径为17 μm.IdV/dI-I曲线的拟合结果表明,120 Ω的串联电阻器件在1 mA时的输出光功率为0.21 mW,外部量子效率大于10%,并且可以在低于1μA的注入电流下点亮单个单元.另外,当工作电流密度变化12.5倍时,峰值波长仅增加1.5 nm,光谱的半峰全宽仅增加0.33 nm.这使得RCLED作为单色光源在Micro-LED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推荐文章
G.655光纤的应用与选择
G.655光纤
选用理由
技术指标
参数确定
微通道内单柱绕流特性的Micro-PIV实验研究
微圆柱绕流
Micro-PIV
尾流区
涡量
湍流强度
BC-655杀菌灭藻剂的应用研究
BC-655杀菌灭藻剂(DBNPA)
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
杀菌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面向微显示的小电流655 nm Micro-RCLED
来源期刊 光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物理光学 发光 谐振腔 AlAs横向氧化 微型发光二极管 红光发光二极管
年,卷(期) 2020,(15) 所属期刊栏目 物理光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0-175
页数 6页 分类号 TN2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AOS202040.1526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军 57 219 7.0 10.0
2 李建军 52 234 7.0 12.0
3 邹德恕 58 270 10.0 12.0
4 曹红康 2 0 0.0 0.0
5 文振宇 2 0 0.0 0.0
6 周晓倩 1 0 0.0 0.0
7 杨启伟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物理光学
发光
谐振腔
AlAs横向氧化
微型发光二极管
红光发光二极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学学报
半月刊
0253-2239
31-1252/O4
大16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上海800-211信箱)
4-29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61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301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