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民法总则》规定了虚假意思表示.采用通谋虚伪表示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可能被认定为相对无效、绝对无效或有效,伪装行为因不具真实意思表示而无效,隐藏行为则因维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而可能有效.本文针对通谋虚伪表示民事法律行为的认定及效力重释进行研究,提供了通谋虚伪表示规定的完善方案.
推荐文章
论《民法总则》上的通谋虚伪表示
通谋虚伪表示
虚构行为
隐藏行为
恶意串通
善意第三人
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制度困境
通识教育
学院制
专业选择制度
串谋及静态博弈的纳什均衡
串谋
静态博弈
纳什均衡
利润最大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通谋虚伪表示制度研究
来源期刊 青年时代 学科
关键词 通谋虚伪表示 《合同法》 《民法总则》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法律视角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5-166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301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焦自檬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9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2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通谋虚伪表示
《合同法》
《民法总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青年时代
旬刊
1002-6835
52-1032/GO
贵州省贵阳市青年路167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892
总下载数(次)
166
总被引数(次)
42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