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都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而其中被统治、被奴役的弱者,最后的结局又大多以"死亡"而告终,鲁迅对生死观的深刻思考和历史反思,是他对生命价值的高度重视.在此,以《呐喊》、《彷惶》两本小说为例,对其中被处理为"死"的人物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推荐文章
从川端康成的作品论述其生死观
文学作品
生死观
行文风格
尼采思想对鲁迅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鲁迅小说
尼采思想
狂人
超人
孤独者
鲁迅小说中的月亮意象
鲁迅小说
月亮
意象
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现状的探究
家庭教育
生死观
生命教育
心理辅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鲁迅小说中人物的"死"看作者的生死观
来源期刊 语文课内外 学科
关键词 生死观 生命价值 分析比较 鲁迅小说
年,卷(期) 2020,(26) 所属期刊栏目 文学评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死观
生命价值
分析比较
鲁迅小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语文课内外
旬刊
1672-1896
51-1649/G4
四川省内江市民族路216号1幢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597
总下载数(次)
116
总被引数(次)
2293
论文1v1指导